欢迎访问歌谱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谱大全 > 简谱

葬花吟.完整版简谱

作者:歌谱网 来源:http://www.gepuwang.net/ 时间:2017-01-09
葬花吟.完整版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佚名,歌曲名称为葬花吟,歌谱类型为简谱。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许多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

葬花吟.完整版简谱

葬花吟.完整版简谱

起源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2、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记载入史册。
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式学堂”,其中的“学堂乐歌”课直接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沿袭了日本使用简谱的做法。在许多中小学里开设唱歌课。当时的唱歌教材,以我国音乐教师填词的日本歌曲居多,其中五线谱,也有简谱。简谱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由日本传入我国的。
1903年,留学于日本东京音乐学校的曾志忞在留日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辑出版的中文杂志《江苏》第六、七期上发表《乐理大意》一文介绍西洋乐理知识,并以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形式刊登了《练兵》、《春游》等六首歌曲,这被是认为是目前所见中国人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也是简谱的最早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中国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从此后简谱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由于它的简明易学和排印方便,在年代兴起的中国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简谱对于歌曲的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简谱本身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简介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就数字简谱来说,在数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点“˙”、“︰”符,点的多少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现为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注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原理表现为声音的时值长短。

相关歌谱

葬花吟《红楼梦》插曲简谱:葬花吟《红楼梦》插曲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陈力,歌曲名称为葬花吟,歌谱类型为。《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葬花吟完整简谱:葬花吟完整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郑绪岚,歌曲名称为葬花吟,歌谱类型为。电视剧《红楼梦》插曲《葬花吟》是作曲家王立平所作,作品风格古朴典雅,曲调旋律非常优美,加上郑绪岚的精彩演绎,听起来耐人寻味。

葬花吟(章祥兴制谱版)胡琴乐谱:葬花吟(章祥兴制谱版)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朱昌耀,歌曲名称为葬花吟(章祥兴制谱版),歌谱类型为。《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标签: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