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歌谱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乐器资讯 > 古筝 > 教程 > 浅议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

浅议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

作者:歌谱网 来源:http://www.gepuwang.net/ 时间:2015-06-11
歌曲名 演唱 作词 作曲 基调
id=29440>

    一、第一部古筝协奏曲的问世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音韵优美华丽,既能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情感。正如唐代诗人吴融在《李周弹筝歌》中的描述“五音六律皆生之,就中十三弦最妙”。筝,以其清丽柔和的音色,丰彩多姿的表现,清雅端庄的造型,赢得了新时代的众多知音。协奏曲,是产生于巴洛克时期完善于古典时期的音乐体裁,通常是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出的大型器乐套曲。当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将“协奏曲”这种西方音乐体裁用于民族器乐的创作中。

    第一部古筝协奏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2O世纪9O年代初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它分为古筝与钢琴、古筝与交响乐队两个版本,是以我国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抗金而反受其害的历史事实为背景,表现岳飞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何占豪先生以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为题材,将主人公不同阶段的思想感情贯穿于整部作品中,做到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以占筝这种大众易于接受的民族乐器为载体,运用大量创新的手法,创作了这首《临安遗恨》,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洋音乐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临安遗恨》的出现使古筝演奏从过去单纯的独奏形式跃为现在的中西音乐融合。从听觉上比较,它使旋律更显优美,和声更显丰富;从视觉上比较,它使舞台更显丰满,气势更显辉煌。因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旋律动听上口,技巧难度较大,所以音乐学院的学生们练琴比以往更加起劲儿。它的出现既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古筝演奏技巧,也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练琴兴趣。此曲一经传出,便广为流行,并多次作为全国古筝大赛的规定曲目。

    二、古筝协奏曲如何推进古筝演奏与教学的发展

    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之后,又有《敦煌唐人舞》、《西楚霸王》、《汩罗江上》、《陆游与唐婉儿》、《云岭音画》、《孔雀东南飞》、《望秦川》等大型协奏曲不断产生与更新,它们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推广。其中《敦煌唐人舞》是黄晓飞女士为古筝与交响乐队而作;《汩罗江上》是李焕之先生为古筝与交响乐队而作;《孔雀东南飞》是何占豪先生为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陆游与唐婉儿》是何占豪先生为古筝与合唱、室内乐队而作。这些作品较过去传统的独奏曲而言,指法技巧更难、速度变化快、旋律起伏大、表现力更加丰富、演出效果好。乐曲推陈出新,技巧也随之相应增加。

    在古筝协奏曲发展的短短十几年中,古筝的演奏技术由传统的托、劈、勾、剔、抹、轮、摇、吟、颤、揉、按、推、滑、泛增加到了双手快速指序、双手轮指、双手摇指、左手独立泛音、右手边弹左手边移柱等,克服了作为弹拨乐的古筝表现点的音容易、表现线的音难的弊端,欣赏性也大大增强。这不但让本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耳目一新,而且令其它专业的师生们刮目相看。之前认为古筝只能刮几下流水声,或在乐队做做样子的看法已转变,在协奏曲发展的带动下,古筝在民族乐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便于配合钢琴或乐队的协奏,古筝的调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五声音阶的定弦演变为七声音阶或不规则调式、并伴有边弹边转调。这样既拓宽了古筝的音域,又更方便古筝与其它乐器配合。另外,新的古筝协奏曲也促使了音乐学院的教师们更加努力钻研、坚持不懈。

    “教学相长”,在学习新技巧、新曲目的同时,古筝教学也遇到了新问题。原本只需照谱弹熟的老方法已不适应现在更新的知识,你不仅需要有娴熟的技艺,还更需要有良好的协调素质。它要求:对音准辨别的敏锐、对节奏变换的反应、对边度起伏的控制、对音色浓淡的把握……因此,教师们更应认真谨慎地对待古筝协奏曲。首先要自己会演奏、自己会处理、自己会发挥,其次才能把二度创作告之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三度创作。这样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习筝人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成为音乐学院民乐系中学生最多、实力最强的群体,与大量的古筝协奏曲的推进是分不开的。

    古筝协奏曲的广泛应用还引起了不少作曲家和理论家的关注。许多原本不关心并不了解这门乐器的人通过大量的作品和观看演出发现了古筝的另一闪光点,纷纷参与到古筝演奏和教学的队伍中来,为其出谋献策,为更好地宣传古筝提供了更快、更方便的途径;同时,演奏家与中、外交响乐团和指挥家的合作也建立了良好的平台,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了古筝独特魅力。古筝协奏曲推进古筝演奏与教学的发展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不进则退”,一个人如果总在原地踏步,那么他就意味着已经在倒退。同样,一种乐器如果没有适合它发展的空间,或是永远重复那几首名曲,那么它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如果古筝演奏与教学想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就必须推陈出新、开拓进取。古筝协奏曲的出现和更新无疑填补了筝史上的一大空白,它为古筝的演奏与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发出一片新的领域,促使更多的作曲家、演奏家们参与到古筝演奏与教学的研发中来,为更多的在校学生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古筝演奏和教学的整体水平。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流增多,民族器乐演奏频频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重要舞台,演奏家骄傲地走出国门、向世人展示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已不再是梦想。因此,在这大好的机遇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奋斗,全身心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这既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作为艺术工作者的职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相信,古筝协奏曲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广大习筝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还将迎来更多更久的辉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