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歌谱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乐器资讯 > 古琴 > 名家 > 春秋时期晋国宫廷乐师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宫廷乐师师旷

作者:歌谱网 来源:http://www.gepuwang.net/ 时间:2015-06-12
歌曲名 演唱 作词 作曲 基调
id=451>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晋国主乐大师(今山西洪洞)人(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春秋晚期晋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

    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其为何目盲,有三种说法:一说天生眼盲;二说他是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心清净下来;三说卫国的宫廷乐师高扬来到仪邑,在这里招收学生,少年师旷自幼酷爱音乐,慕名前来投师学琴。他聪明过人,就是生性爱动,听讲时,东张西望,不能定下心来认真学习,以至于别人满师时,他还是一事无成。师父欲赶其回家,师旷在众目睽睽之下,羞惭得无地自容。回房后,师旷用绣花针刺瞎了双眼,下决心一定要专心练琴。从此,高扬精心向师旷传授琴艺,师旷也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逐渐超过了师父。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他通晓音律,能演奏多种乐器,演奏技艺极高,在当时即被誉为“五音之圣”,更为后人称为“聪圣”、“乐圣”。他不仅熟悉琴曲,并善于用琴声描绘飞鸟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能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雨声和雷电声等震撼人心的种种音响。他演奏的琴曲名为《清商》、《清徵》、《清角》。

  师旷的听觉比晋国铸钟乐工要灵敏得多,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史称“乐圣”。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真如此。《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书》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还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左传》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史记·十过》中记载:“师旷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喜,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和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则败。”平公不信,遂要闻之。师旷不得已奏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致而雨随之,飞廊檐,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但却比较保守。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攻击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师旷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是一位重于艺术、敢于直谏的音乐家。他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向晋王提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份,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而言之为“仁义”二字。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其少儿好学,如日月之阳;壮而好学,如日月之光;老而好学,如柄烛之明。”的劝学思想千百年来给后人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成为学无止境、永远进取的箴言。

    在后世的传说中,师旷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瞎子算命的祖师等。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

    标签: